中医古籍
  • 《明医指掌》 动而得之

    作者: 皇甫中

    冒暑作劳,身热头疼,自汗烦渴,面垢唇焦,或身如针刺,此热伤分肉也,人参白虎汤主之。素有痰火,复冒暑气而恶心,眩晕吐呕者,黄连香薷饮主之,有痰加胆星、半夏,虚加人参。内外挟火相灼,卒倒不知人事者,名曰暑风,此暑气入而鼓激痰火,塞碍心窍故也,治宜吐之。

    人参白虎汤

    治伏暑发渴,舌燥生芒刺,身热,脉虚,自汗等证。

    人参(一钱半) 知母(二钱) 石膏(五钱) 甘草(炙,一钱)

    上方入粳米一撮,水一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若腹痛吐泻饱闷者,石膏切不可用。热极,小便遗尿不止,加炒黄柏。烦躁加辰砂末、酸枣仁。

    黄连香薷饮

    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

    黄连(姜炒,四两) 浓朴(姜炒,六两) 扁豆(微炒,半斤) 香薷(去土,一斤)

    每服三钱,水一钟,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

    若卒中昏冒僵仆,角弓反张,不省人事,手足或发搐搦,此为暑风,不可作风治,本方加羌活主之。泻利加白术、茯苓。脉虚弱加人参、五味、麦冬。虚汗不止加黄 、白术。心烦加栀子、辰砂末。渴加干葛、天花粉。胸满加枳壳、桔梗。小便不利加赤茯苓、滑石。呕吐加藿香、陈皮、姜汁。

    十味香薷饮

    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一两) 人参 陈皮(炒) 白术(土炒) 黄 (蜜炙) 扁豆(炒,去壳) 甘草(炙) 浓朴(姜炒) 木瓜 白茯(去皮,各半两)

    脉虚,加麦冬、五味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