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疽生于胁肋部的,叫“胁肋疽”,生于胁部腋下的,叫“渊疽”,统称“胁肋疽”。因正气虚弱,肝气郁滞,痰火壅阻于肝胆二经所致。多见于有结核病变的青年患者,以男性为多。初发于肌肉深部,胁肋间漫肿隐痛,皮色不变,不红不热,约经三、四个月后化脓,肿势渐重,疼痛难忍,破溃后脓水清稀,夹败絮状脓块。本病多属重证,常兼见结核病活动期的症状,类似于胸壁结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9号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已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
部长 陈 竺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彦修、丹溪)着。一卷。主张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阐明补阴疗法。
疽生于胁肋部的,叫“胁肋疽”,生于胁部腋下的,叫“渊疽”,统称“胁肋疽”。因正气虚弱,肝气郁滞,痰火壅阻于肝胆二经所致。多见于有结核病变的青年患者,以男性为多。初发于肌肉深部,胁肋间漫肿隐痛,皮色不变,不红不热,约经三、四个月后化脓,肿势渐重,疼痛难忍,破溃后脓水清稀,夹败絮状脓块。本病多属重证,常兼见结核病活动期的症状,类似于胸壁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