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岩证之一。又作“失营”。常发于颈部或耳之前后,初期状如栗子,顶突根深,按之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无红热疼痛,经半年至一年左右,肿块渐大,始觉隐痛,逐渐溃烂,溃后渗出臭秽血水,硬肿更甚,疮口高低不平,形似岩穴,疼痛彻心。常因烂断血管而大量出血。多由忧思郁怒,以至气郁血逆,与痰火凝结于少阳、阳明的络脉所致。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岩证之一。又作“失营”。常发于颈部或耳之前后,初期状如栗子,顶突根深,按之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无红热疼痛,经半年至一年左右,肿块渐大,始觉隐痛,逐渐溃烂,溃后渗出臭秽血水,硬肿更甚,疮口高低不平,形似岩穴,疼痛彻心。常因烂断血管而大量出血。多由忧思郁怒,以至气郁血逆,与痰火凝结于少阳、阳明的络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