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名词词典》 内痔

    生在肛门齿线以上,为紫红色块物突出。初期痔核较小,大便时滴出鲜血,不感疼痛,痔核不脱出于肛外。中期痔核较大,大便后痔核脱出于肛外,便后能还入肛内,一般便血较少。后期大便后痔核脱出,甚则咳嗽、远行、久立等情况也会脱出,不能自行还入,须用手推回或平卧才能复位。最后时常脱出,不易复位。如果痔核不能同缩,发生肿痛,甚至因绞窄而肿痛溃烂,以致坏死,或因化脓而续发肛瘘。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