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疽生于腰背部两旁,因患者能以自己的手触及,故名。近肩胛部位的叫“上搭手”;背中部的叫“中搭手”;背下方及腰部的叫“下搭手”。多因五志化火。气滞痰凝,营卫不和,逆阻肌肉所致。本病以形高而肿,色红焮痛,溃后脓出者为顺证;形低陷下,色泽不红,初起痒痛,或兼见恶心,昏眩,谵语、溃烂多脓血者为重证、险证。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疽生于腰背部两旁,因患者能以自己的手触及,故名。近肩胛部位的叫“上搭手”;背中部的叫“中搭手”;背下方及腰部的叫“下搭手”。多因五志化火。气滞痰凝,营卫不和,逆阻肌肉所致。本病以形高而肿,色红焮痛,溃后脓出者为顺证;形低陷下,色泽不红,初起痒痛,或兼见恶心,昏眩,谵语、溃烂多脓血者为重证、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