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栏目导航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医药方
知识杂集
中医古籍
薛按陈氏麻疹方论
西京杂记
傷寒名數解
医便
医学入门
医学正传
中医书籍
《流行病学》
《灵枢悬解》
《灵枢经脉翼》
《灵枢识》
《灵素节注类编》
《理瀹骈文》
知识杂集
七情和五脏之间联系紧密
慈禧太后常服的养老药丸
酒后不宜喝咖啡
秋冬必会熬的暖心粥
乍凉还热时三大部位要保暖
秋冬养生泡脚泡出你的精气神
中医药方子
加味参术附姜汤
加味参橘饮
加味参耆术附汤
加味参耆汤
加味参苏散
加味参苏饮
中药材
石鳖
石黄连
石龙刍
石龙刍根
石龙子
石龙胆
查古籍
搜索
《中医名词词典》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但热反而严重,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肾阴(真阴)不足的虚热,所以应该滋补肾阴。参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更多中医书籍
《本草征要》
作者:
李中梓
《本草思辨录》
作者:
周岩
《本草择要纲目》
作者:
蒋介繁
《本草撮要》
作者:
陈其瑞
《本草新编》
作者:
陈士铎
《本草易读》
作者:
汪讱庵
《本草求真》
作者:
黄宫绣
《本草简要方》
作者:
张宗祥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但热反而严重,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肾阴(真阴)不足的虚热,所以应该滋补肾阴。参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