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因,即“温邪”。有的以邪轻的为温,邪重的为热;逐渐感受的为温,急速侵袭的为热;发于冬春的为温,发于夏季的为热。实际上差别不大。病名,即温病。如《温热经纬》即以此作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分类名称。病因由于热而不挟湿的,称为“温热”,如风温、温燥等。湿热合邪的,称为“湿热”,如暑湿,湿温等。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病因,即“温邪”。有的以邪轻的为温,邪重的为热;逐渐感受的为温,急速侵袭的为热;发于冬春的为温,发于夏季的为热。实际上差别不大。病名,即温病。如《温热经纬》即以此作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分类名称。病因由于热而不挟湿的,称为“温热”,如风温、温燥等。湿热合邪的,称为“湿热”,如暑湿,湿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