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阴生。勿犯铁器,犯之损肾,烧去毛,盐酒炒用。
按∶知母入肾,为生水之剂,水盛则火熄。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口渴干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劳,烦躁不眠,此皆阳盛阴衰之证,服之皆愈。若肺家寒嗽,及肾气虚脱雷公云∶凡使先用槐砧上捶锉,烧干,木臼中杵捣。勿令犯铁器。行经上颈。酒炒用。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阴生。勿犯铁器,犯之损肾,烧去毛,盐酒炒用。
按∶知母入肾,为生水之剂,水盛则火熄。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口渴干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劳,烦躁不眠,此皆阳盛阴衰之证,服之皆愈。若肺家寒嗽,及肾气虚脱雷公云∶凡使先用槐砧上捶锉,烧干,木臼中杵捣。勿令犯铁器。行经上颈。酒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