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五

    作者: 张介宾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为大 。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见针刺类二十七。)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阴阳一。)

    足阳明,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足少阴,其病气逆则烦闷。足厥阴,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

    (经络五。)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

    (脉色二十一。)

    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

    (疾病七十九。)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脉色十一。)

    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脉色三。)

    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

    (脉色十七。)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疾病五。)

    一阳发病,少气。

    (疾病六。)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疾病九十一。)

    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 ,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藏象二十五。)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经络二十七。)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疾病二十六。)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也。

    (疾病二十一。)

    少阴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疾病十一。)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疾病四十六。)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肝脉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肾脉软而散者,当病少血。

    (脉色二十。)

    臂多青脉,曰脱血。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脉色十六。)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疾病六。)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

    (疾病七十一。)

    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疾病二。)

    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

    (疾病九。)

    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

    (疾病十八。)

    心脉微涩为血溢。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肺脉微滑为上下出血,涩甚为呕血。肾脉微涩为不月。

    (脉色十九.)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疾病十九。)

    阴虚阳搏谓之崩。

    (脉色二十九。)

    白血出者死。

    (运气三十阳明司天下。)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疾病三十一。)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藏象十七。)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