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三十二、胜复早晏脉应

    作者: 张介宾

    (《素问·至真要大论》)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

    (言迟速之应。)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

    (胜气之至,既已病矣。病将已,尚愠愠未除,而复气随之已萌矣。故凡治病者,于阴阳先后之变,不可不察也。)

    愠言酝,又上声,

    (积貌。)

    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胜尽而起,随而至也。得位而甚,专其令也。胜有微甚,则复有少多,报和以和,报虚以虚,故胜复之道,亦犹形影声应之不能爽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胜复之动,有不应时者也。)

    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

    (生者发生之始,化者气化大行,故衰盛异也。气有衰盛,则胜复之动,有不当位而后先至矣。)

    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

    (寒暑温凉,四季之正气也。四维,辰戌丑未之月也。春温盛于辰,夏暑益于未,秋凉盛于戌,冬寒盛于丑,此四季盛衰之用。)

    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瘥其分。

    (始于温,阳之生也。盛于暑,阳之化也。始于清,阴之生也,盛于寒,阴之化也。气至有微甚,故四季各有瘥分也,)

    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斥候,四时之大候也。春之暖即夏暑之渐,秋之忿即冬寒之渐,但按四维之正,则四时斥候之所归也,故见其始,即可知其终矣。)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凡气有迟早,总不出一月之外,三十度即一月之日数也。此二句与《六元正纪大论》同,详本类前二十三。)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气至脉亦至,气去脉亦去,气有差分,脉必应之,故曰瘥同正法。)

    《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数,冬不涩。是谓四塞。

    (此即脉之差分也。春脉宜弦,然自冬而至,冬气犹存,故尚有沉意。夏脉宜数,然自春而至,春气犹存,故尚有弦意。秋脉宜涩,然自夏而至,夏气犹存,故尚有数意,冬脉宜沉,然自秋而至,秋气犹存,故尚有涩意。若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数,冬不涩,是失其所生之气,气不交通,故曰四塞,皆非脉气之正。)

    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数甚曰病,涩甚曰病,

    (此又其差之甚者也。故春可带沉而沉甚则病,夏可带弦而弦甚则病,秋可带数而数甚则病,冬可带涩而涩甚则病,以盛非其时也。)

    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

    (参见者,气脉乱而杂至也。复见者,脉随气去而再来也。时未去而脉先去,本气不足,来气有余也。时已去而脉不去,本气有余,来气不足也。皆不免于病。)

    反者死。

    (春得秋脉,夏得冬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长夏得春脉,反见胜己之化,失天和也,故死。)

    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

    (权衡,秤也。凡六气之用,亦犹权衡之平而不可失也。)

    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阴阳之气,平则清静而生化治,不平则动而苛疾起。《六微旨大论》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更多中医书籍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陈修园
  • 作者:
  • 作者:
    陈会撰、刘瑾补辑
  • 作者:
    吴亦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