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三十一、六气之胜五脏受邪脉应

    作者: 张介宾

    (《素问·至真要大论》)

    帝曰∶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候者,候其气之应见也。)

    岐伯曰∶乘其至也。

    (乘其气至而察之也。)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金气克木,故肝木受邪,肝病则并及于胆。)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

    (火气克金,故肺金受邪,肺病则并及于大肠。)

    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

    (水气克火,故心火受邪,心病则并及小肠、包络、三焦。)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

    (土气克水,故肾水受邪,肾病则并及膀胱。)

    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

    (木气克土,故脾土受邪,脾病则并及于胃。)

    所谓感邪而生病也。

    (不当至而至者,谓之邪气,有所感触,则病生矣。)

    乘年之虚,则邪甚也;

    (凡岁气不及,邪胜必甚,如乙丁己辛癸年是也。)

    失时之和,亦邪甚也;

    (客主不和,四时失序,感而为病,则随所不胜而与脏气相应也,其邪亦甚。)

    遇月之空,亦邪甚也。

    (《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即月空之义,亦邪之所以甚也。以上三节,曰乘、曰失、曰遇,皆以人事为言,是谓三虚。详义见后三十六。)

    重感于邪,则病危矣。

    (如《岁露论》云∶冬至之日,中于虚风而不发,至立春之日,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即重感之谓,义详后三十六。)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天地之气,不能相过也,有胜则有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

    (言六气胜至之脉体。)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

    (厥阴之至,风木气也。木体端直以长,故脉弦。弦者,长直有力,如弓弦也。)

    少阴之至其脉钩,

    (少阴之至,君火气也,火性升浮,故脉钩。钩者,来盛去衰,外实内虚。如带之钩也。)

    太阴之至其脉沉,

    (太阴之至,湿土气也,土体重实,故脉沉。沉者,行于肌肉之下也。)

    少阳之至大而浮,

    (少阳之至,相火气也。火热盛长于外,故脉来洪大而浮于肌肤之上也。)

    阳明之至短而涩,

    (阳明之至,燥金气也。金性收敛,故脉来短而涩也。)

    太阳之至大而长。

    (太阳之至,寒水气也。水源长而生意广,故其脉至,大而且长。)

    至而和则平,

    (以上六脉之至,各无太过不及,是为和平之脉,不平则为病矣。)

    至而甚则病,

    (甚,谓过甚而失其中和之气,如但弦无胃之类是也。)

    至而反者病,

    (反者,反见胜己之脉,如应弦反涩,应大反小之类是也。)

    至而不至者病,

    (时已至而脉不应,来气不足也,故病。)

    未至而至者病,

    (时未至而脉先至,来气太过也,故病。凡南北政之岁,脉象变易皆然。)

    阴阳明易者危。

    (阴阳易,即《五营运大论》阴阳交之义,阴阳错乱,故谓之危。详见本类前五。)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