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十四、井荥经合数

    作者: 张介宾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言脉气所出之处也。)

    岐伯曰∶五脏五 ,五五二十五 ;六腑六 ,六六三十六.

    (五 ,即各经井荥 经合穴,皆谓之 。六腑复多一原穴,故各有六 。)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脏有五,腑有六,而复有手厥阴心主一经,是为十二经。十二经各有络脉,如手太阴别络在列缺之类是也。此外又有任脉之络曰屏翳,督脉之络曰长强,脾之大络曰大包,共为十五络。十二、十五,总二十七气,以通周身上下也。)

    所出为井,

    (脉气由此而出,如井泉之发,其气正深也。)

    所溜为荥,

    (急流曰溜。小水曰荥。脉出于井而溜于荥,其气尚微也。溜,力救切。荥,盈、荣二音。)

    所注为 ,

    (注,灌注也。 ,输运也。脉注于此而输于彼,其气渐盛也。)

    所行为经,

    (脉气大行,经营于此,其气正盛也。)

    所入为合,

    (脉气至此,渐为收藏,而入合于内也。)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也。

    (二十七经络所行之气,皆在五 之间也。)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人身气节之交,虽有三百六十五会,而其要则在乎五 而已。故知其要,则可一言而终;否则流散无穷,而莫得其绪矣。)

    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以穴俞为言也,故非皮肉筋骨之谓。知邪正之虚实而取之弗失,即所谓知要也。小针解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即此神气之义。)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雪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