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类经》 六、五气之合人万物之生化

    作者: 张介宾

    (素问五营运大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此明人身之表里,万物之化生,皆合乎天地之气也。)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此东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肝补心。)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

    (气由化生,物因气化也。此下二节,与天元纪大论同,见运气类三。)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

    (凡此篇文义与前篇阴阳应象大论相同者,注皆见前。后准此。)

    在体为筋,在气为柔,

    (得木化者,其气柔 ,筋之类也。)

    在脏为肝。其性为暄,

    (暄,温暖也。肝为阴中之阳,应春之气,故其性暄。暄音萱。)

    其德为和,

    (春阳布和,木之德也。)

    其用为动,

    (春风动摇,木之用也。)

    其色为苍,

    (浅青色也。)

    其化为荣,

    (物色荣美,木之化也。)

    其虫毛,

    (毛虫丛植,得木气也。)

    其政为散,

    (阳散于物,木之政也。按散义有二∶一曰升散,木气之升也;一曰散落,金气之杀也。)

    其令宣发,

    (宣扬升发,春木令也。)

    其变摧拉,

    (摧拉,损折败坏也。风气刚强,木之变也。摧,坐陪切。拉音腊。)

    其眚为陨,

    (眚,灾也。陨,坠落也。木兼金化,陨为灾也。眚,诗梗切。陨音允。)

    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

    (前篇曰风伤筋者,其义同。)

    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此东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木,而内合人之肝气者也,故肝主于左。)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此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心补脾。)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

    (经络流行,脉之体也。血气和平,息之调也。心主血脉,故皆属火。)

    在脏为心。其性为暑,

    (南方暑热,火之性也。心为火脏,其气应之。)

    其德为显,

    (阳象明显,火之德也。)

    其用为燥,

    (阳用躁动,火之性也。)

    其色为赤,其化为茂,

    (万物茂盛,火之化也。)

    其虫羽,

    (羽虫飞扬,得火气也。)

    其政为明,

    (阳明普照,火之政也。)

    其令郁蒸,

    (暑热郁蒸,夏火令也。)

    其变炎烁,

    (炎烁焦枯,火之变也。烁,收勺切。)

    其眚燔 ,

    (燔 焚烧,火之灾也。燔音烦, ,如岁切。)

    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此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火,而内合人之心气者也,故心主于前。)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此中央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脾补肺。)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

    (土之施化,其气充盈,故曰充气。脾健则肉丰,此其征也。)

    在脏为脾。其性静兼,

    (脾属至阴,故其性静。土养万物,故其性兼。)

    其德为濡,

    (濡润泽物,土之德也。)

    其用为化,

    (万化所归,土之用也。)

    其色为黄,其化为盈,

    (万物充盈,土之化也。)

    其虫 ,

    (赤体曰 ,土应肉也。 ,即果切。)

    其政为谧,

    (谧,静也。安静宁谧,土之政也。谧音密。)

    其令云雨,

    (云雨湿蒸,土之令也。)

    其变动注,

    (风雨动注,土之变也。)

    其眚淫溃,

    (霖淫崩溃,土之灾也。)

    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此中央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土,而内合人之脾气者也,故脾主乎中。)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此西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肺补肾。)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

    (庚桑子曰∶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盖物得金气而后坚,故金曰坚成。)

    在脏为肺。其性为凉,

    (西方凉爽,金之气也。肺为金脏,故应之。)

    其德为清,

    (秋气清肃,金之德也。)

    其用为固,

    (坚而能固,金之用也。)

    其色为白,其化为敛,

    (万物收敛,金之化也。)

    其虫介,

    (皮甲坚固,得金气也。)

    其政为劲,

    (风气刚劲,金之政也。)

    其令雾露,

    (凉生雾露,秋金令也。)

    其变肃杀,

    (凋残肃杀,金之变也。)

    其眚苍落,

    (青苍毁败,金之灾也。)

    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此西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金,而内合人之肺气也,故肺主乎右。)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

    (此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肾补肝。)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

    (物之热者,遇寒则坚,此其征也。)

    在脏为肾。其性为凛,

    (凛烈战栗,水之性也。)

    其德为寒,

    (冬气寒冷,水之德也。)

    其用为藏,

    (藏字原阙,脱简也,今补之。闭藏生气,水之用也。)

    其色为黑,其化为肃,

    (肃然静定,水之化矣。)

    其虫鳞,

    (鳞潜就下,得水气也。)

    其政为静,

    (清静澄彻,水之政也。)

    其令闭塞,

    (闭塞二字原阙,今补足之。天地闭塞,冬水令也。)

    其变凝冽,

    (寒凝严冽,水之变也。)

    其眚冰雹,

    (非时冰雹,水之灾也。雹音泊。)

    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此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水,而内合人之肾气者也,故肾主于下。)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

    (五行之气,化有不同。天干所临,是为五运;地支所司,是为六气。五运六气,皆有主客之分。故岁时变迁,五气更立,各有所先,以主岁气也。)

    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运气既立,则位之当与不当,气之或邪或正,可得而察矣。此与六微旨大论同,见运气类七。)

    帝曰∶病之生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主客相遇,上下相临,气有相得不相得,则病变由而生矣。相得者,如彼此相生,则气和而病微;不相得者,如彼此相克,则气乖而病甚也。)

    帝曰∶主岁何如?歧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主岁,谓五运六气各有所主之岁也。己所胜,我胜彼也。所不胜,彼胜我也。假令木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土受其克,湿化乃衰;侮所不胜,则金反受木之侮,而风化大行也。木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乘虚来侮,而金令大行;己所胜者,因弱相轻,而土邪反甚也。六节藏象论曰∶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运气相同,举此可类推矣。)

    侮反受邪,

    (若恃己之强,肆行暴侮,有胜必复,反受其邪。五常政大论曰∶乘危而行,不速而至,炎威无德,灾反及之。正此谓也。)

    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五行之气,各有相制,畏其所制,乃能守位,寡于畏则肆无忌惮,而势极必衰,所以反受其邪,此天道之盈虚,自毫发无容爽者。上文自五气更立至此详义,见五运太少齐兼化逆顺图解及主气客气、主运客运、司天在泉各图说中,在图翼二卷。)

    帝曰∶善。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