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龙胆草(图缺)
苦涩气寒.沉阴味劣.治淋治目.皆清肝胆之阳邪.消蛊消瘅.总退下焦之湿火.(龙胆草其味苦如胆汁.其性大寒.专清肝胆一切有余之邪火.蛊因湿热而生.瘅属湿热所致.如因虚而致病者.不可用之.此药直泄下焦.如下虚之人误服.每至遗滑不禁.胃虚者服之.即生呕恶.伤阳败胃.慎之.)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龙胆草(图缺)
苦涩气寒.沉阴味劣.治淋治目.皆清肝胆之阳邪.消蛊消瘅.总退下焦之湿火.(龙胆草其味苦如胆汁.其性大寒.专清肝胆一切有余之邪火.蛊因湿热而生.瘅属湿热所致.如因虚而致病者.不可用之.此药直泄下焦.如下虚之人误服.每至遗滑不禁.胃虚者服之.即生呕恶.伤阳败胃.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