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灵素节注类编》 偏枯肉苛

    作者: 未知

    《灵枢·热病篇》曰∶偏枯,身偏不举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此由阴阳气血偏倾,经络流行失度,致邪袭一边,而成半身不遂之病。言不变,志不乱,其五内未伤。病在分肉腠理之间,当用补正泻邪之法,以通经络而调营卫,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使阴阳气血,皆归于平,乃可复元也。

    《素问·逆调论》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为何病?岐伯曰∶营气虚,卫气实也。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按《太阴阳明论》云∶阳道实,阴道虚。是谓阴居内,其气虚通,阳卫外,其气坚实。太阴阳明,即脾胃也,为营卫之本,营卫为脾胃之标,故此言营气虚者,本虚通也,卫气实者,本坚实也。夫肌肉脾胃所主,而营卫居肌肉之中,营为阴而行脉中,卫为阳而行脉外,以充肌肉者也。阴主濡之,阳主煦之,则肉必柔和而知痛痒也。今则不仁、不知痛痒,笨重不能运用,而肉形仍如故者,乃无阴阳之死气充实于中,名曰肉苛也。故又申言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言营卫阴阳之气皆空虚,止存无气之死肉,则与心志不相融洽,故不仁且不用,而自不觉其有身者,此脾脏已绝,故曰死也。再按此病即肉痿证之深重者,痿证皆由伤脏而起,至于脏败,则死不可治,其筋、脉、骨痿、痿 等,亦必皆然,而察其现证,例此可知矣。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