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素问·奇病论》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一呼一吸名一息,息根于脐中,与胁下相近,其有涎沫郁而成痰,随息积于络脉经膜之间,以致胁满气逆,病名息积也。其腑气通利转动,故不妨于食。以积僻处肉内膜间,故久不愈而不可针灸。针灸止能通经气,不能去积,须叠为按摩导引之法,而兼服药,药亦不能独治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素问·奇病论》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一呼一吸名一息,息根于脐中,与胁下相近,其有涎沫郁而成痰,随息积于络脉经膜之间,以致胁满气逆,病名息积也。其腑气通利转动,故不妨于食。以积僻处肉内膜间,故久不愈而不可针灸。针灸止能通经气,不能去积,须叠为按摩导引之法,而兼服药,药亦不能独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