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冷庐医话》 蠼

    蠼 ,音矍搜,虫名,《玉篇》曰 HT ,《博雅》曰HT ,晶黎诗“蜿垣乱 ”,垣即此,吾乡俗呼为 蛸,二须多足,状如小蜈蚣,而体较短阔,匿居隐处,溺射人影,令人生疮,如热痱而大,身作寒热。《千金方》法∶画地作蠼 形,以刀细取腹中土,以唾和涂之,再涂即愈。近又传一方云∶入夜以灯照生疮处之影于壁,百滚汤浇之即愈。此皆以影治影之法,气类相感,抑何奇耶?

    (炳章)按∶此等疗法,皆属心理疗法,如祝由科之类欤,然用之亦多奇效,合之科学实质,咸谓玄学邪说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