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从新》 火针

    通、祛风.

    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或瘫缓不仁者.针下疾出.急按孔穴则疼止.不按则疼甚.症块结积冷病者.针下慢出.仍转动以发出污浊.痈疽发背.有脓无头者.针令脓溃.勿按孔穴.

    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要在消息得中.针后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凡面上及夏月.湿热在两脚时、皆不可用此.(时珍曰∶素问云∶病在筋、调之筋、燔针劫刺其下、及筋急者、病在骨、调之骨、淬针药熨之、又灵枢经、叙十二经筋所发诸痹痛、皆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又云∶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纵弛不收、阴痿不用淬刺者、淬寒急也、纵缓不收者、无用燔针、观此、则燔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以热治寒、正治之法也、而后世以针积块、亦假火气以散寒湿、而发出污浊也、或又以治痈疽者、则是以从治之法、溃泄其毒瓦斯也、而昧者以治伤寒热病、则非矣、张仲景云∶太阳伤寒加温针、必发惊、营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烦燥、太阳病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俱竭、复加烧针、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此皆用针者、不知往哲设针之理、而谬用以致害人也、又凡肝虚目昏多泪、或风赤及生翳膜、顽浓成病、后生白膜、失明、或五脏虚劳、风热上冲于目、生翳、病宜熨烙之法、盖气血得温则宣流、得寒则凝涩故也、其法用平头针、如孔大小、烧赤、轻轻当翳中烙之、烙后翳破、即用除翳药敷点.)火针.素问谓之燔针、淬针.张仲景谓之烧针.川蜀人谓之煨针.(其法、麻油满盏、以灯草二七茎点灯、将针频涂麻油、灯上烧令通赤用之、不赤或冷、则不能去病、反损人也、其针须用火箸铁造之为佳、点穴墨记、差则无功.)

更多中医书籍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