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戴云∶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辩。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
可用黄连香薷饮。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分肉也。
当以解毒白虎汤加柴胡。气如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可治矣。或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慎勿滚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切莫执一。随病处方为妙。
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乘虚加人参、黄 ,或清暑益气汤加减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