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匮翼》 呕吐统论

    作者: 尤怡

    《仁斋直指》云∶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干胃。凡是数者,可不究其所自来哉。寒而呕吐,则喜热恶寒,四肢凄清,法当以刚壮温之。热而呕吐,则喜冷恶热,烦躁中干,法当以清凉解之。

    痰水症者,吐沫怔忡,先渴后呕,与之消痰逐水辈。宿食症者,胸腹胀满,醋闷吞酸,与之消食去积辈。腥气燥气,熏炙恶心,此脓血之聚,经所谓呕家有痈脓,不须治,脓尽自愈是也。七情内郁,关格不平,此气攻之症,经所谓诸郁干胃则呕吐是也。若夫风邪入胃,人多不审,率用参、术助之,拦住寒邪,于此犹关利害。其或恶闻食臭,汤水不下,粥药不纳,此则反胃之垂绝者也。辨之不早,其何以为对治乎。虽然,足阳明之经,胃之络脉也,阳明之气,下行则顺,今逆而上行,谨不可泄,固也。然呕吐者,每每大便秘结,上下壅遏,气不流行,盍思所以区画而利导之。他如汗后水药不入口者,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微热而手足厥者,虚寒之极也。识者忧焉。

    洁古论吐,以气、积、寒,分属上、中、下三焦。大旨元从启元子食不得入,是有火,食入反出,是无火来。至中焦吐,则独以积字该之。夫中焦气交之分,主营运上下,和调阴阳,其病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其治亦不拘一法,岂区区毒药去积,槟榔、木香和气所能尽其事哉。东垣论吐,以呕、吐、哕,分太阳、阳明、少阳,以其经气血多少而为声物有无之别,未见着实。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