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炮弹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炮弹果拼音注音Pào Dàn Guǒ别名

    大花清明花、刹抱龙[傣语]、清明花

    来源

    夹竹桃科炮弹果Beaumontia grandiflora Wall.,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化学成分

    种子含炮弹果甙(beauwalloside,C30H46O8)、比蒙藤甙(beaumontoside,C30H46O7)。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活血,接骨。主治骨折,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炮弹果拼音注音Pào Dàn Guǒ别名

    刹抱龙(傣名)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大花清明花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多为鲜用。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河谷、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常绿木质大藤本,有乳状浓质。单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4~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大,白色;萼裂片叶状;花冠漏斗状。蓇葖果大,圆柱形,长15~18厘米,直径3~4厘米。

    化学成分

    种子含以下4种强心甙:瓦利希毒甙、清明花毒甙、瓦氏清明花甙和欧夹竹桃甙C。

    药理作用

    欧夹竹枕甙C药理见"夹竹桃"条。瓦利希毒甙、清明花毒甙、瓦氏清明花甙对麻醉猫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性味

    微辛麻,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活血,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腰腿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鲜叶捣包。

    复方

    治风湿关节痛:炮弹果配光叶巴豆五钱,泡酒一斤。日服二至三次,每次二十至三十毫升。(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炮弹果拼音注音Pào Dàn Guǒ别名

    藤杜仲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清明花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aumontia grandiflora Wal.[Echitesgrandiflora Rox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多为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河谷、灌木丛中或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有栽培。

    原形态

    高大木质藤本。全株有乳状液计,枝幼时有锈色柔毛,茎有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达2cm;叶片革质,长圆状倒卵形,长6-15cm,宽3-8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聚伞花序顶生,着花3-5朵;花梗长2-4cm,花5数;花萼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2.5-4cm;花冠长约10cm,漏斗状,裂片卵圆形;雄蕊着中于花冠筒的喉部,花药箭头状。蓇葖香果形状多变,圆柱形,长15-18cm,直径3-4cm;内果皮亮黄色。种子长约2cm,种毛白色绢质,长达4cm。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化学成分

    叶含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三十烷(tria-contan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1]。种子含瓦利希毒甙(wal-lichoside),清明花毒甙(beaumontoside),瓦氏清明花甙(beauwal-loside),夹竹桃甙(oleandrin)[2]。

    药理作用

    欧夹竹桃甙C药理见夹竹挑条。瓦利希毒甙、清明花毒甙、瓦氏清明花甙对麻醉猫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归经

    肾经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复方

    治风湿关节痛:炮弹果配光叶巴豆五钱,泡酒一斤。日服二至三次,每次二十至三十毫升(《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楮树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别名谷木皮(《吴普本草》),楮树皮(《别录》),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济总录》),构皮(《草木便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树皮的韧皮部。性味①《药性论》:“......
  • 《中药大辞典》:楮皮间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别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树汁、五金胶漆(《日华子本草》),构胶、楮树汁(《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汇言》:“味甘,气平......
  • 《中药大辞典》:楮茎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种植物构树的树枝。功能主治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②《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复方治暴赤眼痛,碜涩者: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
  • 《中药大辞典》:樗叶拼音注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用之。“摘录《中药大辞典》......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别名食茱萸、木满天星、海桐皮[浙江误称]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以根、树皮、果实和叶入药。根春秋采挖;树皮5月采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