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其症有二∶有寒气袭表而胀于外者,经云∶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以手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有寒气入于里而胀于内者,盖阴气凝聚,久而不散,内攻肠胃,则为寒中胀满泄利之症,经云∶脏寒生满病是也。在表者温而散之,在里者温而行之。
温胃汤治冷则气聚,胀满不下食。
熟附子 当归 浓朴 人参 半夏曲 橘红 生姜(各一两) 炙草(一两) 川椒(去合
锉散,每服三钱。
木香塌气丸(《元戎》)
丁香 胡椒(各三钱) 郁李仁(四钱) 白丑 枳实(各一两) 槟榔 木香 蝎尾(各半两)
为细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姜汤下。
此温行之剂,治单腹胀最妙。若胸胁胀满,一身面目尽浮,鼻塞咳逆,清涕出,当用小青龙汤二三服,分利其经,却进消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