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匮方歌括》 薏苡附子败酱散

    作者: 陈念祖

    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

    内有痈脓。此散主之。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歌曰气血凝(内)痈阻外肤。(气血为内痈所夺。不荣于外。其身甲错。言如鳞甲之交错也。)腹皮虽急按之濡。附宜二分苡仁十。败酱还须五分驱。

    王晋三云。心气抑郁不舒。则气结于小肠之头。阻传道之去路而为痈肿。即内经所谓脏不容以附子。一开手太阳小肠之结。一化足太阳膀胱之气。务令所化之毒。仍从水道而出。精微之奥。岂庸浅者所能推测耶。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