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此段见《伤寒·厥阴》。利后阳泄,不应生烦,乃更烦者,是阳复而有内热也。承气证之烦,心下硬满,是谓实烦,若按之心下濡者,是谓虚烦。缘阳复热升,熏蒸肺津,而化涎沫,心气郁阻,是以生烦。宜栀子豉汤,吐其瘀浊,以清烦热也。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此段见《伤寒·厥阴》。利后阳泄,不应生烦,乃更烦者,是阳复而有内热也。承气证之烦,心下硬满,是谓实烦,若按之心下濡者,是谓虚烦。缘阳复热升,熏蒸肺津,而化涎沫,心气郁阻,是以生烦。宜栀子豉汤,吐其瘀浊,以清烦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