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匮悬解》 黄疸 二十三章

    黄疸者,水旺土湿,外感风邪,湿郁为热,传于膀胱者也。水土合邪,法当利水而燥土,但高低不同,表里攸判。其表在经络,发其汗孔,里在膀胱,利其小便,高在上脘,吐其败浊,低在下脘,下其陈菀。四路清泄,黄疸无余矣。第黄生于土湿,湿原于阳虚,其小便清白,腹满欲利者,是湿寒之黄也。湿热者,黄疸之标证,湿寒者,黄疸之本色也。

    湿寒之黄,仲景未尝立法,然痉湿暍中桂、附、术、甘诸方,具在推而扩之,附子、真武、茯苓四逆,亦何非湿寒之法也。读者变通而化裁之,法不可胜用矣。慎勿株守栀子大黄一法,以概寒热无定之黄疸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女科经论》(公元 1689 年)清.萧埙(赓六)着。八卷。分为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公元前五世纪? )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共有 81 个问答。系采摘《内经》的精要,设为问答,解释疑难。

    作者:
  •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