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茯苓一两猪苓五钱泽泻一两甘草二两白术五钱肉桂五钱(去皮)滑石四两石膏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新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故用五苓去湿,三石解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矣。
又之为盐之精,故能凉血涤热,从小便而出。子和亦有桂苓甘露饮,本方加人参、木香,再加干葛、藿香,虽兼补虚散邪,然湿家忌汗,不若河间之专也。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茯苓一两猪苓五钱泽泻一两甘草二两白术五钱肉桂五钱(去皮)滑石四两石膏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新水亦得,生姜汤尤良。
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故用五苓去湿,三石解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矣。
又之为盐之精,故能凉血涤热,从小便而出。子和亦有桂苓甘露饮,本方加人参、木香,再加干葛、藿香,虽兼补虚散邪,然湿家忌汗,不若河间之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