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简明医彀》 针法

    疮疡用针为贵。有肉已溃,脓不出,必宜针之,惟审浅深。若皮薄针深,恐伤良肉;肉浓针浅,脓毒不出。如先见血、后见脓,绵纸条捻塞口。若附骨疽、气毒流注,及其经久不消内溃者,用针开之。若治咽喉,宜用三棱针。及痈痛而四畔赤肿如灼,用瓷锋砭破,皂角刺亦可(毒破脓出,重者即轻,切勿见风。)痈若皮薄,而多有椒眼、蜂窠之状、脓血不出者,用针横直裂之。凡疮不起可托,不脓可补,脓成不出,及时针之,但不宜早。如在虚处近筋骨,未可针,若畏痛而不针则误矣。恐伤良肉则惑矣。疮发于肉薄之处,肿高寸许,针入二分;发背高三、四寸,针入寸许(附骨疽同)。况患处肉已腐,何痛之有?怯弱人,及附骨疽不破,迁延日久,脓变臭水而透内膜,必致大溃而死。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