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简明医彀》 初产十要

    产妇坐靠床中。

    一、人频覆脐腹,庶令恶露易下。大略一昼夜后败血下尽,方才睡倒乃安。

    二、房中伏侍宜老媪,曾有经历者。行步轻缓,语言低悄,百凡谨慎,细心安妥。忌少妇、幼婢,轻举妄动,多言高声,致产妇动怒,变生不测。

    三、床前置炭火炉,频烧干漆渣、破漆器,漆消败血,常令嗅其气味,不令恶血上逆。

    四、宜备醋一碗,频令妇嗅,知醋味则无事,不知醋味,乃耳中闻如烹茶声,乃血运之候。

    预以铁器烧炭内令红,仍置醋半壶,以韭菜一握,揉浸醋内。连作时,提起顶发,掐住人中,急取赤铁投醋壶内,盖定口,令热气从壶嘴出,对鼻孔熏;取炭火醋沃熏面,肃静则神复而苏;若惊慌叫哭,则不复矣。急灸关元(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二寸。)五、频与砂糖汤行恶血,兼与姜汤。天热与绿豆汤;心烦与白蜜调汤;腹中儿枕痛与山楂汤。

    六、预备清魂散治血运;益母返魂丹治百疾;保生锭镇心神;黑神散治胞衣不下。恶露不行、腹痛及儿枕痛,用童便煮酒调下。

    七、冬月床前多置火炉御寒,房中固密,勿有小隙入风。起身便溺,腿足勿露,虚时寒邪易入,难治,多致危殆。

    八、夏月床前勿置火炉,不可摇扇冒风,卧房楼上者尤热,多致血崩伤人,必当预移楼下,床下多置水盆。

    九、月内勿令洗浴,每见少妇欲净,因浴作劳,致病危笃。夏月七日后可浴。

    十、产妇频与热粥汤,渐与薄粥,切戒腥酒。各方风俗,有产即食蛋二枚煮汤者,有食煮猪血一碗者,多致伤食为病,皆不宜。尤不宜为产妇宰杀牲命及宴客,则母安子寿。

    产后数日间,必探其血尽、腹软不痛为安。否此,即服行血药。多因失看,十数日忽然崩下不救。

    次伤食冒寒,次恃健劳早。且产中成病,治亦难效,多成痼疾。更勿多饮酒,引败血流入遂道及四肢关节,永久疼痛。古云∶产妇致患,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地藏经》云∶杀生致母子不安。俗云∶产亡者,受血湖地狱,此狱杀业重者受之。妇女预释其疑。

    主方

    (恶露下,少腹痛)当归尾赤芍药益母草泽兰叶玄胡索焦姜熟地黄山楂(各一钱)蒲黄(七分)官桂(五分)甘草(三分)上加姜、枣煎成。用黑豆炒焦,淋入好酒一杯,去豆用酒,并童便和服。

    血不下加苏木、红花、丹皮、桃仁、香附、五灵脂、荆芥之类。败血去尽,腹不痛加补药。

    血去多不止者,去归尾、玄胡、赤芍、蒲黄、官桂,加参、、生地、阿胶、栀子(炒),乌梅、荆芥(炒、)地榆,作血崩治。另以当归(五钱,)荆芥(炒,二钱),山楂(一两)煎服,无他患。

    黑神散

    产后恶露不尽,胎死难产,胞衣不下,败血攻心,腹痛。

    黑豆(半升,炒熟)熟地黄当归尾肉桂(各二两)干姜(炒焦,三两)甘草(二两)赤芍药蒲黄(生,二两)为末,每服二钱。童便煮酒下,血尽止服。

    益母丸

    胎前产后百疾皆治。

    益母草(端午日采取叶,阴干,八两,捣末)蜜丸弹大,每服三丸,临产白汤、童便、酒化下。加四物汤各二两尤效。捣绞汁炼膏服更佳。

    乌玄汤

    治恶露不下,腹痛,乍寒乍热,不时作运。

    何首乌(二两)玄胡索(一两)荆芥(五钱)上煎汁二碗,重滚热,用橘红(一两,)置碗中,热汁泡入,盖少时去橘红,取汁服,血行痛止。

    清魂散

    产后血运昏迷。去瘀血,生新血。

    川芎(二钱)泽兰叶荆芥(各四钱)人参(一钱)甘草(八分)共为末,每二钱酒下。

    夺命丸

    血寒凝滞,胞衣不下。

    丹皮(八钱)当归尾黑附子干漆(炒,各五钱)上为末,用大黄(为末,八钱),醋煮成膏,加鸡子白捣匀,和丸桐子大,酒吞五十丸即下。

    归膝汤

    治胞衣不下,服此即下。

    归尾(二钱)牛膝木通滑石(各五钱)冬葵子(研,三钱半)水煎服。

    八味理中汤

    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白术(一两)炙甘草(七钱)人参茯苓干姜(炒)滑石麦芽神曲(各五钱)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姜汤下。

    返元汤

    恶露上逆,神昏不省,二便不通,脉洪。

    当归(五钱)川芎(三钱)五灵脂桃仁(各钱半)大黄(二钱)芍药(一钱)肉桂(六分)人参(五分)上水煎,加童便,砂糖、酒服。

    保生锭

    产后镇养心神。更以山楂(一两、)当归(五钱、)荆芥(炒,二钱,)水煎服。

    辰砂(上好,水飞)当归川芎(等分)为末,蜜和,印定金银,煎汤化下。

    归竭丸

    产后血积腹中成块,单用五灵脂为末,每服二钱,酒下亦效。

    当归血竭蓬术(煨)白芍(酒炒,二两)五灵脂(四两)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酒送下。

    神昏气促自汗∶人参(二钱)核桃肉麦门冬(各五钱)上水煎服。

    元气脱,血上逆∶人参(五钱)苏木(一两)上童便煎服。

    血运∶荆芥(炒,五钱)童便煎服。气虚加当归、人参;血虚,川芎各二钱。

    胞衣不下∶最宜产时妇自发嚼,一呕而下,稍迟,败血入胞矣。

    砂仁(五钱,炒,研、)当归尾(五钱,)水煎服。

    血未尽,闷乱欲绝∶红花(一两)、酒二钟,乌梅汤二匙和服。

    恶血未尽,腹痛∶当归、赤芍(各二钱、)肉桂(一钱,)姜三片,水煎服。

    产后随处作痛∶当归、玄胡(为末、)血竭、没药(另研、等分)。共末,每二钱酒下。

    玉门不敛,阴户突出∶硫黄(二钱,)菟丝子、吴茱萸、蛇床子(各一钱,)水煎洗。

    简便方

    子宫不合。

    藿香、荆芥、臭椿根皮,煎汤熏洗。

    难产数日不下,体俱冷∶椒橙叶煎汤一盆,小凳,令产妇坐盆中熏洗,良久腿腹热,气温血行而产。

    胞衣不下∶黑豆(一合,)炒熟入醋煮六、七沸、去豆,用醋三次,以热手摩妇小腹下。

    又取夫单衣盖井上。

    又泽兰叶浸酒中,铁锤烧热饮。

    产后百病血不下∶用血竭、没药为末,每二钱童便酒下。

    血不止∶百草霜(二钱),童便、酒下,或桑白皮煎汤,入姜汁二匙饮。

    一月血水不干∶竹纸、绵皮纸(各七张,烧灰,)荆芥(一握,炒焦、)半夏(五分,)水、酒煎服。

    子肠不收∶枳壳、诃子、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或头顶心灸数壮,收。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