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藤仲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仲拼音注音Ténɡ Zhònɡ别名

    毛叶藤仲、土杜仲、刹把龙喃、瓣裂鹿角藤

    来源

    夹竹桃科鹿角藤属植物毛叶藤仲Chonemorpha valvata Chatt.,以茎皮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研粉。

    性味

    淡,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接骨,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干品1两,泡酒半斤,每日1次,每次15毫升;外用适量,研细粉撒或酒调成糊状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藤仲拼音注音Ténɡ Zhònɡ别名

    枪花药(《云南中草药》),毛叶藤仲、大叶鹿角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刹抱龙喃(傣名)。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瓣裂鹿角藤根、茎茎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沟谷密林较阴湿处。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态

    粗壮木质藤本,长达10米,全体密被黄色绒毛,幼枝有乳汁。大型单叶对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15~30厘米,宽10~20厘米,先端浑圆或略尖,基部浑圆,脉明显,全缘。聚伞花序顶生或假腋生,花大,白色或淡红色;萼5裂,内面有腺体1轮;花冠高脚碟状,喉部秃净,裂片阔,左向旋转排列;雄蕊着生于冠管的顶部,花药箭头形,延长,粘合而紧贴柱头,室下部有短距。蓇葖果对生,长约20厘米,劲直坚硬,种子多数,顶端有束毛。

    性味

    甘淡,平,有毒。

    ①《云南中草药》:"淡,平,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味甘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止血生肌,舒筋活络。"

    复方

    ①治外伤出血:藤仲研末,撒布患处。

    ②治骨折:藤仲研末,用酒调或糊状,外敷。

    ③治风湿:藤仲一两。泡酒半斤,浸泡三天,日服一次,每次15毫升。(选方出《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藤仲拼音注音Ténɡ Zhònɡ别名

    大叶鹿角藤、枪花药、土杜仲、金丝杜仲、大杜仲、杜仲、银丝杜仲、九牛藤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毛叶藤仲的根、茎及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onemorpha valvata Chat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600m的山地密林中、沟谷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原形态

    粗壮木质藤本。幼枝被黄色短柔毛,全林均具丰富乳汁。叶对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5-30cm,宽10-20cm,先端急尖或浑圆,基部圆形,叶背被短柔毛;叶脉明显。顶生聚伞花序,花淡红色;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镊合状排列,内面基部具齿状腺体;花冠近高脚碟状,花冠筒内面被密柔毛,裂片向右覆盖;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药箭头状,花丝被微柔毛;花盘环状,先端浅裂;于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丝状,先端被微毛。蓇葖双生并行。种子扁平,先端有长绢质种毛。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性味

    甘;微苦;性微温;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止血。主风湿关节痛;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止血生肌,舒筋活络。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枪杆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别名根根药、对节木、狗骨头树来源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利......
  • 拼音注音Bái Qiānɡ Gǎ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广西、云南......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柳别名苏盖提[维名]来源杨柳科白柳Salix alba L.,以叶、芽、根入药。生境分布新疆、甘肃、青海。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湿热,祛风湿。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用白柳叶浸膏(每......
  • 拼音注音Bái Lì别名栗子树、白紫蒲树来源壳斗科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以果实的虫瘿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及华南各省。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大人疝气,急性结膜炎。用法用量5~7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白栎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原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白斗、枥柴、白柴蒲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