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纲目)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调中开胃。根叶,气味甘寒,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
【核】曰∶玉蜀粟,别名玉高粱。即今之御粟也。种出西土,近所在亦有之矣。苗叶类蜀黍而肥,又似薏苡而长。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豆状。苗心出苞,如棕鱼状,白须四垂,久则苞裂子出,攒簇如珠也。
【 】曰∶中秋出子,悦泽如珠,禀金水之英华,宜入肺与肾,辅先天之生气者也。故司后天之谷府,主调中而开胃,开窍于二阴,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也。盖肾主溪,是知其病之在骨。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纲目)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调中开胃。根叶,气味甘寒,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
【核】曰∶玉蜀粟,别名玉高粱。即今之御粟也。种出西土,近所在亦有之矣。苗叶类蜀黍而肥,又似薏苡而长。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豆状。苗心出苞,如棕鱼状,白须四垂,久则苞裂子出,攒簇如珠也。
【 】曰∶中秋出子,悦泽如珠,禀金水之英华,宜入肺与肾,辅先天之生气者也。故司后天之谷府,主调中而开胃,开窍于二阴,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也。盖肾主溪,是知其病之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