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济阴纲目》 治过期不止

    作者: 武之望

    芩心丸治妇人四十九岁以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

    黄芩(心,枝条,二两,米泔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用米泔,入阳明经胃气也)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日进二服。

    补中芎 汤治风虚冷热,劳伤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动下血。

    当归 干姜(炮,各三两) 川芎(蜜炙) 熟地黄 黄 人参 杜仲(炒) 吴茱萸(泡)

    甘草(炙,各一两)

    上每服三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空心服。

    茸附汤补冲任,调血气。

    干姜(四两) 鹿茸(三两,酒炙) 当归 牡蛎( ,各二两) 附子 肉桂 龙骨(生用) 防风(各一两)

    上每服半两,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止涩之药,不难于涩,而难于温热,尤妙于补血中之气,举下陷之用)

    上二方,寒者宜之。盖亦有血海虚寒而不禁者。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