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汪太夫人,年逾八十,脑疽已溃,发背继生,头如粟米,脉大无力。此膀胱经湿热所致,然脉大无力,乃血气衰也。遂以托里消毒散数服,稍可。更加参 之剂。虽疮起而作渴,此气血虚甚,以人参、黄 各一两,当归、熟地各五钱,麦冬、五味各一钱,数服渴止而愈。此不有脏腑能言,气血能告,岂能省悟。病者至死,皆归于命,深可哀也。又有患者,气质素实,或有痰不服补剂,然不知脓血内溃,气血并虚,岂不宜补。余常治疮,阴用参 大补之剂,阳书败毒之名,与服之,俱不中满,疮亦随效。虚甚者,尚加姜桂,甚至附子,未尝有不效也。(薛按)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汪太夫人,年逾八十,脑疽已溃,发背继生,头如粟米,脉大无力。此膀胱经湿热所致,然脉大无力,乃血气衰也。遂以托里消毒散数服,稍可。更加参 之剂。虽疮起而作渴,此气血虚甚,以人参、黄 各一两,当归、熟地各五钱,麦冬、五味各一钱,数服渴止而愈。此不有脏腑能言,气血能告,岂能省悟。病者至死,皆归于命,深可哀也。又有患者,气质素实,或有痰不服补剂,然不知脓血内溃,气血并虚,岂不宜补。余常治疮,阴用参 大补之剂,阳书败毒之名,与服之,俱不中满,疮亦随效。虚甚者,尚加姜桂,甚至附子,未尝有不效也。(薛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