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别录下品)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核】曰∶出建平、秦中、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之。状似葡萄,藤长八九尺,或一二丈,大如拇指而中空,折致酒瓮中,以气吸之,涓涓不断。茎间有刺,宛如钓钩,色
【 】曰∶藤棘如钩,中虚而通,离明之象,借形以指事也。经云∶夏脉如钩,南方火也。
,或支别络属,交循舛错,致十二惊痫为寒热病者,咸可通之整之,仍转如环之无端耳。更能以法广之释之,功力真无尽藏,若仅疗小儿,是系小子,失丈夫矣。
(置酒瓮中,以气吸之,涓涓不断者,俗名过山龙。不独能通十二经气,并行十二经水矣。广之以及支别络属,肉理筋膜,为用真无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