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旧德堂医案》 自叙

    纪古称湔浣肠胃,漱涤脏腑,割皮解肌,抉脉结筋,此炼精药形之术,超伦希世之神,其法不可考矣。三代以降汤液初兴,方论始备,十剂以准规矩,七方以明绳墨。补泻因乎虚实,寒热合乎时宜。症有真假,凭脉而施治;治分从逆,临症而审机。变化生克,若易道之无方;虚实奇正,如兵家之有纪。故一症有一定之论,一方有万变之能。未可寒热两歧,攻补互似也。非审脉验症辨明定治,何能斡旋造化之意耶。东坡云:脉症虽明,古今所患,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疑似之间,生死反掌。佩服斯言,战兢自惧,犹恐遗训在耳,贻羞地下。乃奋然鼓志,研求《灵素},考据百家,受知当世十有余年。虽无回生起死之功,稍有吹枯振槁之用。或舍症而取脉,或舍脉而取症,或对症以定方,或因方以立论。楮陈墨迹累案盈几矣,及门二三子请付剞劂,用广闻见。于是不揣愚鄙聊录一二,自知雕虫小技,不合大道。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狂夫之言圣人择也。则此刻或有道之所取裁乎。敢以就正。

    云间李修之甫识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