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急救广生集》 孩疮

    作者: 程鹏程

    胎疮满头用水边乌 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婴孩宝鉴》)

    胎癣小儿头生疮,手爬处即延生,谓之胎癣。先以葱盐汤洗净,用桑木蛀屑烧存性,入轻粉等分,油和敷之。(《广利方》)

    胎癞疮先用猪胆汁浴净,再用宫粉调涂,碗内晒干,用艾熏至老黄色,取下为末,绢袋扑之。(《种福堂方》)

    白秃癞疮雄黄百草霜(各一两) 胆矾(六钱) 榆树皮(三钱) 轻粉(一钱) 用锻石窑内烧红流结土渣(四两)共为细末,猪胆汁调。剃头后,搽擦并用,神方也。(同上)

    黄水疮不论小儿头面遍身俱有,水流湿处即生。用铅粉不拘多少研细,并华水浓调,糊干大碗内,将艾水熏烟,覆碗内,铅粉熏至绿色为度,取下研细。疮湿者,干搽。干者,用麻油调搽。(同上)

    头上黄水疮及秃痂黄丹(一两,水飞) 无名异 宫粉(各一钱俱炒) 轻粉(三分炒) 片松香(二两) 为末。入葱管内,用线扎定,水煮融化,去葱候干,共为细末,香油调搽,神效。(同上)

    (一作 拱,又作鳝考) 取多年 油,入铜杓内熬滚,去渣,再入铜绿、生矾、燕窠泥,调匀搽。(同上)

    一方,用屋内倒挂烟尘,猪胆汁调敷。(《便易良方》)

    一方,用皮底旧鞋一只,去泥净,烧存性研末,菜油调敷,其脓自出,屡试有效。(《单方全集》)

    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用鲫鱼长四寸,一尾(去肠),大附子(一杭去皮),研末填入,炙焦研敷,捣蒜封之,效。(《圣惠方》)

    秃疮大鲫鱼一尾(去肠),入乱发填满烧研,入雄黄末(二钱),先以齑水洗拭,生油调搽。(《危氏得效方》)

    热疖釜下土、生椒末(各等分)醋和涂之。(《千金翼》)

    一方,用井底泥,敷其四周。(《谈野翁方》)

    头上热疖发面一块调稀,贴疖上,中留一孔,神效。(《奇方类编》)

    热丹寒水石(五钱) 白土(一分) 共为末,新水调涂。(《钱乙小儿方》)

    燥疮烧铁淬水中二七遍,浴之二三起,作浆。(《子母秘 》)

    面疮赤肿痛。地榆八两、水一斗,煎五升,温洗之。(《卫生备要》)

    眉疮猪颈骨髓(六七枚) 白胶香(二钱) 同入铜器熬稠,待冷为末,麻油调涂。(《短剧方》)

    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癣退不生,用旋复花、天麻苗、防风(各等分)为末,洗净,以油调涂之。(《总微方》)

    眉练癣疮蛇床子杵末,和猪脂涂之。(《千金翼》)

    眉练疥癣松香(二两) 蛤粉(五钱) 青黛(二钱) 烛油调涂。(《经验广集》)

    吻疮经年欲腐者,葵根烧研敷之。(《圣济方》)

    蓐疮小儿百日内生疮,名日蓐疮,用葵根烧末敷之。(《秘方摘要》)

    蜘蛛疮(生颈上) 蛇丹疮(生腰上,多生于夏秋之间) 雄黄末调熟猪油,多敷疮上,以愈为度。(《孟氏幼科》)

    天泡疮井底泥调滑石末,敷之即愈。(同上)

    一方,用莲蓬壳烧存性,研末,井底泥调涂,神效。(《海上方》)

    骨疮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疼边。(同上)

    虫疮用旧绢作衣,化 油涂之,与儿穿着。次日,虫皆出油上,取下焚之,有声是也。别以油衣与穿,虫尽为度。(《濒湖集简方》)

    湿疮地榆煮浓汁,日洗三次。(《苏沈良方》)

    肥疮琵琶鲫鱼(七个),放瓦上焙干,为末,菜油调敷。数次愈。(《十药神书》)

    甜疮大枣去核,填入绿矾烧存性,研,贴之。(《拔萃方》)

    恶疮皂荚水洗,拭干,以麻油少许,捣烂涂之。(《本事方》)

    烂疮成孔小儿头面遍身,形似杨梅疮者,用糯米甑上气水滴下,以瓷器盛取,搽之数日,可以即愈。(《毛氏传方》)

    一二三岁遍身生疮真麻油浸紫菜一钱搽之。搽好一处,再搽一处。起先勿便周身搽之。(《活幼心书》)

    身起白泡小儿背上起白泡,累如珠缀,一二日即破,脓水外流,痒甚,一处方好,一处又起。用如意草捣烂敷之,以长手巾缚定,一夜而安。(《奇方类编》)

    附∶败草散盖墙烂稻草,多经雨露霜雪,受天地阴阳之气,善解疮毒,神效莫测。不拘多少,取来晒干,焙为细末,择净,筛、掺之。若浑身疮破,脓水不绝,粘粘衣裳,难以坐卧,可用二三升,摊于席上,令儿坐卧,其功效不能尽述。盖屋者亦可。(《经验秘方》)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