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查古籍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一、叩齿齿为筋骨之余,常宜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每次叩击三十六数。
二、咽津将舌舐上 ,久则津生满口,盒饭咽之。咽下 然有声,使灵液灌溉五脏,则火自降矣。咽数以多为妙。
三、浴面部将两手自相摩热,覆面擦之,自颈及发际,如浴面之状,则发不白而颜如童矣。
四、鸣天鼓将两手掌掩两耳窍,先以第二指压中指弹脑后骨上,左右各二十四次,既能聪耳,又能去头眩。
五、运膏肓穴此穴在肩上,背心两旁各三寸,药石针灸不到之处。将两肩扭转七次,能散一身诸病。
六、托天将两手握拳,以鼻收气,运至泥丸,即向天托起,随放左右膝上。如前法,每行三次,能去胸腹中邪气。
七、左右开弓要闭气,将左手伸直,右手作攀弓状,两眼稍视,右手左右各行三次,能泻三焦之火,并去臂腋风邪积气。
八、摩丹田将左手托肾囊,右手摩丹田三十六次,然后左手转换,如前法,能暖肾补精。
九、擦内肾穴要闭气,将两手搓热,向背后擦肾堂及近脊命门穴,左右各三十六次。
十、擦涌泉穴用左手抱住左脚,以右手擦左脚心三十六次,换转右脚,如前行。
十一、摩夹脊穴此穴在背脊之下,尾闾之上,统会一身之气血,运之大有益,并可疗痔。
十二、洒腿足不运则气血不和,行动不能爽快。须将左足立定,右足提起,洒七次后,换右足立定,如前行。
右十二段乃运导按摩之法,古圣相传,却病延年,明白显易,尽人可行。庄子曰∶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由是传之至今。其法自《修养家书》及《医经》所载,种数颇多,又节取要约切近者十六,则合前十二段,参之各法,大概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