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是发生于鼻前庭、鼻尖和鼻翼处皮肤的毛囊、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因挖鼻、拔鼻毛等诱发,有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病人易致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初起局部发胀、疼痛,继而发热、红肿,触痛明显,逐渐出现小丘状隆起,脓熟时顶部出现黄白色脓点,约1周后自溃,严重者出现上唇及面颊部蜂窝织炎。若伴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面部高度肿胀及眼部肿胀症状,则应考虑海绵窦栓塞或海绵窦静脉炎。
足量使用抗生素、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都很重要。切忌按摩、挤压和疖未熟时切开引流,以防止感染沿面部静脉扩散至海绵窦,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平时戒除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是发生于鼻前庭、鼻尖和鼻翼处皮肤的毛囊、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因挖鼻、拔鼻毛等诱发,有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病人易致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初起局部发胀、疼痛,继而发热、红肿,触痛明显,逐渐出现小丘状隆起,脓熟时顶部出现黄白色脓点,约1周后自溃,严重者出现上唇及面颊部蜂窝织炎。若伴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面部高度肿胀及眼部肿胀症状,则应考虑海绵窦栓塞或海绵窦静脉炎。
足量使用抗生素、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都很重要。切忌按摩、挤压和疖未熟时切开引流,以防止感染沿面部静脉扩散至海绵窦,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平时戒除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