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毛囊虫皮炎

    毛囊虫皮炎是由毛囊虫引起的皮肤疾病。毛囊虫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脂形螨两种,蠕形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体长0.1~0.4毫米,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其全貌。在人的鼻翼,鼻唇沟,颊,下巴处经常栖居着蠕形螨(俗称毛囊虫)。上海地区常人的毛囊虫感染率为37%~86%,毛囊虫在5岁以下儿童中少见,但在年龄较大的儿童,青年及成人中则常见,其中以40~60岁的感染率最高。但仅有一小部分人发病,主要见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初看,外观有点象酒渣鼻或痤疮。在鼻尖及鼻翼两侧皮肤有弥漫性红斑,散在集簇性针尖至粟粒大的红色丘疹或脓疱,往往中央群聚,周围散发,丘疹表面常有鳞屑或结痂,成批发出,长期不愈,自觉瘙痒及烧灼感,喝酒、吃巧克力及辛辣食物后,红斑常加重。

    治疗此病不难,以局部外用杀虫剂为主,如硫黄霜、灭滴灵霜、苯甲酸节脂乳剂及蛋白粉刺净等,每天外涂2次,可很快使毛囊虫死亡。由此而引起的皮疹也会随之消失或痊愈。

    此类病人应少喝酒,不吃巧克力及辛辣食物,平时可用硫黄或灭滴灵霜。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作者:
  • 作者:
    孙一奎
  • 作者: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