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与葡萄胎同源,都来源于滋养细胞(正常妊娠中滋养细胞是组成胎盘绒毛的主要成分),这两个病都属于恶性肿瘤。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都有浸润(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转移至肺、阴道、脑或其他组织)的特点。恶性葡萄胎通常发生于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以内;绒癌则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和足月分娩以后。
恶性葡萄胎(简称恶葡)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的临床表现几乎完全相同,都以不规则的阴道反复流血和转移症状(肺转移常表现为咳嗽、咯血、X胸片有转移病灶阴影;脑转移有头痛、偏瘫、失语和平衡失调等;肠道转移有消化道出血等)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绒癌恶性程度更高、结局较差。两者的确切鉴别要靠病理切片组织学检查。两者的治疗也相同,都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
恶葡与绒癌虽属恶性肿瘤且绒癌恶性程度很高,但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极好。恶葡经化疗一般都能治愈,绒癌的治愈率也达到70%以上。对年青未育的病人尽可能不切除子宫,以保留生育功能,不得已切除子宫者,卵巢仍可保留以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好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恶葡和绒癌的关键是要提高警惕,做到:
1.葡萄胎清宫处理后要认真随诊。起初每周检查一次血或尿HCG,待阴性后每月检查一次,持续半年,然后每年检查一次,总共随诊2年。
2.葡萄胎清宫8周后HCG持续大于正常值,或阴性后又转阳,或降低后又增高,则往往是恶葡或绒癌的标志。
3.足月分娩后、流产后或葡萄胎后,阴道流血迁延不净,要想到可能是绒癌或恶葡的表现,特别是如果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必须就医,配合尿或血HCG及其他检查,可以得出诊断。
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脑转移,而脑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所以只要提高警惕,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彻底的治疗,预后一般是好的,年青未育妇女还可望保留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