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体内抗利尿激素:一种有显著浓缩尿液的激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全而引起的症群。其临床表现有多尿(大多每天超过5000毫升;因其量大,故有尿崩之称)、烦渴和低比重尿等。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贮存在垂体后叶,其分泌主要受血液渗透压调节。抗利尿激素合成、运输、分泌及作用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导致尿崩症。

    病人在尿崩症防治及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头颅外伤,因外伤出血可引起继发性尿崩症;

    (2)多尿并非都是尿崩症,更为常见的是糖尿病和肾脏疾病,诊断应由医生作出;

    (3)尿崩症特点除多尿外,尿比重低是其特点,即使禁水,比重仍未见升高;

    (4)尿崩症中部分为继发性,需及时剔除,以免延误诊断,丧失治疗机会;

    (5)尿崩症病人不要为了减少尿量而刻意限水,反之这样易诱发脱水,导致严重后果;

    (6)尿崩症需终生用药,不可贸然停药。至于用药量病人要细心体会,过少,疗效不满意,过多则导致水中毒。常用药物有双氢克尿塞、安妥明、卡马西平和长效尿崩停。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