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阴虱聚居在阴部及会阴毛上。具有一定的游移性,阴毛部位及其附近瘙痒,搔抓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脓疱疮、毛囊炎等感染,有时被咬处见黄豆大或指甲大青斑,即刚灰色色素性小斑点,一般不超过1cm直径,这种斑点可能是皮肤对阴虱涎液的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阴虱吸血时,唾液进入血液而使血红蛋白变色,虱咬处微量出血,该处变为青斑。杀灭阴虱后,青斑可继续存在数目。在毛囊口可找到阴虱,毛干处可找到铁锈色虱卵。

    诊断:患者自己即可以做出诊断,在寄生处查到虫或虱卵。镜下观察其特征。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