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主肺。出《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名曰膈消,二者心膈有热,久则引饮,为消渴耳。
麦门冬饮子
主之∶治膈消,胸满烦心,津液燥少,短气,久为消渴。
麦门冬(二两,去心)栝蒌实知母甘草(炙)五味子生地黄人参葛根茯神(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数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