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查古籍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咸苦平有毒。水蛭是小长色黄,挑之易断者,勿误用泥蛭头圆身阔者,服之令人眼中如生烟,渐至枯损。凡用水蛭,曝干,猪油熬黑,令研极细,倘炙不透虽为末,经年得水犹活,入腹尚能复生。凡用须预先熬黑,以少许置水中七日内不活者,方可用之。
《本经》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发明咸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乃肝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攻一切恶血聚积。《本经》言无子,是言因血瘕积聚而无子也。《别录》云堕胎,性劣可知。昔人饮水误食水蛭,腹痛面黄,饮泥浆水数碗乃得下,盖蛭性喜泥,得土气随出,或用牛羊热血同猪脂饮亦下,或以梅浆水多饮则蛭溶化而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