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椰子壳

    《中药大辞典》:椰子壳拼音注音Yē Zi Ké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椰子内果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

    化学成分

    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素36.51%,纤维素53.06%,戊聚糖29.27%(总量)。纤维素含戊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为氢氧化钾。

    功能主治

    ①《纲目》:"杨梅疮筋骨痛,椰子壳烧存性,临时炒热,以滚酒泡服二、三钱,暖覆取汗。"

    ②《纲目拾遗》:"椰子壳熬膏,涂癣良。"

    ③《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寒热。"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椰子壳拼音注音Yē Zi Ké英文名Exocarp of Coconut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内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随时取出胚乳及浆液,留取果壳,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原形态

    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性状

    性状鉴别,角质薄片状,褐棕色,质极坚硬。

    化学成分

    椰子壳含灰分0.61%,木质素36.51%,纤维素53.06%,戊聚糖29.27%(总量)。纤维素含成聚糖20.54%,灰分中主成分为氢氧化钾(KOH)。

    归经

    肺;肝;肾经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利湿;止痒。主杨梅疮筋骨痛;心胃疼痛;体癣;脚癣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浸酒,6-10g;或研末,每次2-3g。外用:适量,熬膏或制油外涂。

    各家论述

    1.《纲目》:杨梅疮筋骨痛,椰子壳烧存性,临时炒热,以滚酒泡服二、三钱,暖覆取汗。

    2.《纲目拾遗》:椰子壳熬膏,涂癣良。

    3.《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寒热。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Huā Dēnɡ Lonɡ别名苦灯笼、苦丁茶、岗灯笼、鬼灯笼来源为马鞭草赪桐属植物白花灯笼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定......
  • 拼音注音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别名山豆根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的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灌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高50~150厘米,黄绿色;嫩枝被有平贴的柔毛。单数羽状复叶......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猪母菜别名蛇鳞菜、白线草来源玄参科假马齿苋属植物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 (L.) Wettst.(Herpestis monniera H. B. K.)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性味微甘、淡,寒......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甜蜜蜜拼音注音Bái Huā Tián Mì Mì别名白花枝子花、蜜罐罐、戈壁青兰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苦、......
  • 拼音注音Bái Huā Chuān Xīn L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须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graphis laxiflora (BI.) Lindau [A.tenera (Nees) O. Kunt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