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经逢原》 常山

    作者: 张璐

    一名恒山

    苦辛温,有毒。川产淡黄细实如鸡骨者良,醋炒则不吐人。

    《本经》主伤寒寒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发明夫疟有六经五脏痰湿、食积、风邪、瘴疫,须分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论也。常山治疟有劫痰截病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服之得宜。生用多用则上行必吐,若酒浸炒透,则气少缓,稍用钱许亦不致吐也。得甘草则吐,得大黄则利。盖无痰不作疟,常山专在驱逐痰水。杨士赢云∶常山治疟,人皆薄之,疟家多蓄痰涎黄水,或停潴心下,或结胁间,乃生寒热。法当吐逆逐水,常山岂容不用,所以《本经》专主寒热温疟,痰结吐逆,以疟病多由伤寒寒热或时气温疫而致痰水蓄聚心下也。夫水在上焦,则常山能吐之;水在胁下,则常山能破其 而下其水。但须行血药佐之,如桃仁、莪术、穿山甲之类。其有纯热发疟或蕴热内实之证,投以常山。大便点滴而下,似泄非泄,须用大黄为佐泻利数行,然后获愈。常山阴毒之草,其性暴悍,虽有破瘴逐饮之能,然善损真气,所以仲景治疟方中从无及此。而夏伤于暑,秋必 疟,及疟在三阴元气虚寒人,则常山、穿山甲辈皆为戈戟。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