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生水旁者曰水蓼,俗名荭草
咸微温,无毒。
《本经》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疗面浮肿,痈疡。
发明蓼实治消渴去热,及瘰 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即《本经》下水气,面浮肿,痈疡之用。其荭草子专治痞积, 丸用之。蓼叶治大小肠邪气。黄帝云,蓼食过多,毒发心痛。妇人月事不来不可食,蓼及蒜善为血淋带下。扁鹊云∶蓼食之,令人寒热,损骨髓,杀丈夫阴气。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生水旁者曰水蓼,俗名荭草
咸微温,无毒。
《本经》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疗面浮肿,痈疡。
发明蓼实治消渴去热,及瘰 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即《本经》下水气,面浮肿,痈疡之用。其荭草子专治痞积, 丸用之。蓼叶治大小肠邪气。黄帝云,蓼食过多,毒发心痛。妇人月事不来不可食,蓼及蒜善为血淋带下。扁鹊云∶蓼食之,令人寒热,损骨髓,杀丈夫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