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时疫传里之后,蓄血最多,治从攻里,兹不具论。惟本有内伤停瘀,复感时疫,于初起一、二日,疫之表证悉具,而脉或芤、或涩,颇类阳证阴脉,但须细询其胸、腹、胁肋、四肢,有痛不可按而濡者,即为蓄血确验,其芤、涩非阳证见阴脉,乃表证见里脉也。治法必兼消瘀,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元胡之类,量加一、二味,表邪方易解,涩、芤之脉方易起。若误认芤、涩为阴脉,而投温剂,轻者变剧,重者危矣。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时疫传里之后,蓄血最多,治从攻里,兹不具论。惟本有内伤停瘀,复感时疫,于初起一、二日,疫之表证悉具,而脉或芤、或涩,颇类阳证阴脉,但须细询其胸、腹、胁肋、四肢,有痛不可按而濡者,即为蓄血确验,其芤、涩非阳证见阴脉,乃表证见里脉也。治法必兼消瘀,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元胡之类,量加一、二味,表邪方易解,涩、芤之脉方易起。若误认芤、涩为阴脉,而投温剂,轻者变剧,重者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