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治厥阴热利,下重,脉沉弦,渴欲饮水者。
白头翁(三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二两)上四味,水煎服。
柯韵伯曰∶三阴俱有下利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是脏有寒也;自利渴者属少阴,以下焦虚撞心脉沉为在里,弦为肝脉,是木郁之征也;渴欲饮水,厥阴病则消渴也。白头翁临风偏静,长于驱风,用为君者,以厥阴风木,风动则木摇而火旺,欲平走窍之火,必宁摇动之风;秦皮木小岑高,得清阳上升之象为臣,是木郁达之,所以遂其发陈之性也;黄连泻君火,可除上焦之渴,是苦以发之,黄柏泻相火,可止下焦之利,是苦以坚之也。治厥阴热利有二∶初利用此方,以升阳散火,是谓下者举之,寒因热用法;久利则用乌梅丸之酸以收火,佐以苦寒,杂以温补,是谓逆之从之,随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