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古今医统大全》 药方

    作者: 徐春甫

    散 汤小儿结核成 ,先用此方。

    连翘 桔梗梢 甘草梢 贝母 天花粉 黄 大黄 玄参 青皮 赤芍药(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灯芯二十根,煎六分,食后临晚卧服。

    槲皮散小儿瘰 痛,以此洗之。

    槲皮(去粗皮,此木在处有之,即包益槲叶木是也) 不拘多少,切碎水煎,温汤频洗。

    白芨散治瘰 已溃,脓汁出不干。

    白芨 贝母(各半两)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先以槲皮散洗过,后用清油调敷。

    其余瘰 治法与大人大同,惟在量其大小虚实加减耳。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