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古今医统大全》 脉候

    作者: 徐春甫

    《内经》曰∶脉来如悬钩为衄血,常脉脉至而搏,衄血身热者死。

    肠 下脓血,脉弦绝者死,滑大者生,血温身热者死。

    《脉经》曰∶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

    脉来轻轻在肌肉,尺中自浮,目睛晕黄,衄血未止。

    太阳脉大而浮,必衄吐血。太阴脉芤主下血。芤在左尺为小便血。

    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血。

    脉浮弱,手接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脉芤为失血,涩为少血。尺脉涩而疾为血虚。

    脉弦而紧,胁痛,肝脏伤,主有瘀血。

    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巢氏病源》云∶寸口脉微而弱,血气俱虚则吐血,关上脉微而芤亦吐血,关下芤主下血。

    脉沉细者生;喘咳上气,脉数浮大者死。

    虞氏云∶吐血唾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唾血脉滑濡者生,坚强者死。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